3月30日,北京小汤山医院,查完房的护士走出患者房间。
解除医学观察人员为小汤山医务工作者送上的感谢信。
昨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重新启用以来首位入院患者治愈出院。修缮后的北京小汤山医院于3月16日正式启用,目前被用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自3月16日启用至29日,该院累计接收境外来(返)京需筛查人员2002人,其中机场转运1682人,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3例。
新京报讯 “今天,北京小汤山医院首位入院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昨日,在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媒体沟通会上,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临时党委书记、工作专班组组长吕一平介绍,自3月16日启用至3月29日,医院累计接收境外来(返)京需筛查人员2002人,其中机场转运1682人,各区隔离观察点转运320人,最多一天接待需筛查人员394人,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3例。
床位1600余张,各病区独立运行
吕一平介绍,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设B区和新建病区两个病区,一共提供1600余张床位。其中,B区为原病区改造而成,可以收治144名轻型和普通型确诊患者;新建病区按照单间隔离观察要求,可收治720名集中医学观察人员或疑似病例。
按照防疫标准,北京小汤山医院院内区域所有通道硬隔离,并设置单独出入口,实现各病区独立运行,24小时专人值守,确保一线直接从事筛查和收治任务的医务人员与其他人员“零接触”。
新建病区每个床位均设医患可视对讲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工作专班副组长、小汤山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穆毅介绍,新建病区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平疫结合”的要求,所有房间都设置了独立的送风、排风系统,每个病区内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空气压力阶梯性递减,保证空气从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避免了空气污染。
此外,所有病区都包含“三区两线”的交通流线和齐全的功能用房,所有通道均设有门禁系统避免发生穿行错误导致的污染;所有病房都装有氧气、负压吸引、电源、网络接口,抢救室还有压缩空气,保证了各种治疗抢救设备的使用和数据传输。
除了“常规操作”,新建病区还配备“黑科技”,提升了医患舒适度。穆毅介绍,新建病区可以实现5G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疫情防控影像智能诊断,每间病房每个床位都设有医患可视对讲系统,病人随时能和医生、护士“面对面”交谈。所有病房均有视频摄像头和门禁,实现了网络、电话、电视、广播全覆盖,还有智能音箱、手机移动点餐、移动支付等。
中西医结合,康复、心理疏导联手治疗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工作专班副组长、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马迎民介绍,结合湖北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经验,医院制定了多治疗手段结合的方式,即中西医结合,康复、心理疏导联手的治疗模式。
医院内西医、中医会诊组每天召开例会,对在院确诊病人、对筛查中有疑问者进行讨论。
治疗方面,在使用西药抗病毒制剂基础上,医院应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并根据病人的不同特点适时调整中药方剂。“为加快确诊患者康复,在确诊病房配有康复师,及早根据每名病人的不同情况开展呼吸康复和肢体康复。”马迎民说。
医院还为确诊患者配备了心理疏导小组,由专科医院的医生负责对每名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治疗。对于部分筛查人员,则利用智能装备,平缓他们的焦躁情绪。
■ 探访
新建病区患者洗澡水流入专门通道
位于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侧的新建病区,包含住院病房、医护人员办公区、ICU和医技楼。五栋三层病房楼均加装电梯,呈东西向、由南至北平行排列,中间由廊道贯穿,可以实现无障碍完全连通。
在五栋病房楼最南侧,设置了南侧大门,为医护人员专用的进出通道。主门左右两侧设置无障碍通道,进门左右两边分设两部电梯。
病房楼内,每个病房均按照传染病院标准设置,配备了通风系统、弱电系统、新风系统、负压系统、VRV空调系统、呼叫系统、氧气供应系统,并具备标准的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等。
在新建病房2号楼内,南北两侧均设置了十余个病房。两侧病房朝外侧,均设置加装护栏的外走廊,两侧病房之前设置了内走廊,通过内走廊,医护人员可进入缓冲区,一个缓冲区连接两个病房。
记者看到,病房内设置了传递窗,为病人送饭、送药等使用。
每个病房内部均配备一个独立卫生间,有洗手池、马桶以及淋浴装置,独立卫生间的淋浴装置具备完全密闭型,保证病人洗澡后的水流入专门通道。
病区主任向记者介绍,病房内部还设置了医患可视对讲系统,病人只需点击设备屏幕,即可呼叫护士站的工作人员,通过视频方式与医护人员沟通,“这极大程度减少了病人与医务工作者的非必要接触。”
记者 徐美慧 图片/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摄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