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俄罗斯“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
美国和俄罗斯近日在维也纳国际机场完成了“冷战结束后两国间规模最大的间谍交换行动”,喧嚣一时的“间谍门”事件快速终结。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美国7月13日又遣返了一名与间谍案有关的俄罗斯人;另有消息称俄罗斯“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将担任其家乡伏尔加格勒市的“代言人”,并有可能参加明年的国家杜马选举。
事实上,早在查普曼返回俄罗斯之前,她便已成为媒体的“另类宠儿”。查普曼美艳动人,据传其父是苏联时期的克格勃特工,她曾与巴菲特共事、与英国王室成员相识,她的履历、与前夫的口水仗、初恋情人的回忆等都被大肆炒作,吸引人们的眼球。有美国媒体称:“作为间谍,查普曼只在媒体的政治版上出现一天后,就长期把持了娱乐版的头条位置,其风头甚至盖过了众多好莱坞的演艺巨星。”
事关国家安全利益的间谍成为娱乐版的“明星”,这在国际间谍史上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是美俄政府对“间谍门”的低调处理所致。10名俄罗斯间谍嫌犯被捕,另有一人在逃,当美国司法部披露这条消息时,距离美俄元首在华盛顿展示“汉堡外交”不过几天光景。在惊诧此事突兀的同时,人们更关注美俄是否将上演“驱谍大戏”,继而导致两国“重启”不久的关系戛然而止。随着两国高层相继发表“友好”言论,并很快达成“换谍”协议,更多的人开始相信,“间谍门”只是美俄关系的一段小插曲而已。于是,一些媒体便琢磨着如何从“美女”或“帅哥”间谍身上做文章了。
还有人认为此次被美方逮捕的嫌犯实在称不上是间谍。根据美国媒体消息,查普曼等人搜集的“情报”只是些在美国报纸和网站上可以轻易获得的公开资料,他们的聊天对象也算不上事关美国安全的重要人物。所以,美国联邦调查局最终也仅以“未申报作为外国政府代理人”的罪名起诉了他们,而非间谍罪。有美国评论人士揶揄联邦调查局说:“只是‘未申报的外国政府代理人’,你们就监视了10年且花费巨大,这简直比娱乐新闻更加娱乐。”正是因为查普曼等人的“间谍生涯”没有“007”那样精彩,甚至可能连间谍都算不上,那么就只能拿来“娱乐娱乐”了。
间谍,这种古老的职业归根到底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对派出国而言,成功的间谍是英雄的代名词;对目标国来说,间谍又是实实在在的威胁。而此次美俄“间谍门”事件的主角之所以成为被炒作的噱头,最主要的原因是引人眼球的“美女”加上神秘的“间谍”,完整地构成了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也正是这种“光环效应”,导致人们很容易忽略“间谍门”背后的政治角逐,而只关注于它的娱乐色彩。
(编辑: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