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北京市发布了第七阶段缓解交通拥堵的工作方案。从2004年开始分阶段治理交通拥堵以来,北京迎来了“七年之痒”。然而在人们逐渐对政府的努力开始“审美疲劳”之时,2010年北京对交通拥堵的缓解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纵观7个阶段的工作方案内容,差异不多,但不同的是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变化,而2010年这一变化更为显著。
根据规划,2010年底前,北京将有亦庄线、房山线等5条轨道线路开通,届时北京将有13条轨道线路运行,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40%以上。
4月1日,北京13个重点地区的停车费上调,作为一项以经济手段自主调节交通流量的措施在酝酿多年后终于实施。在强制性行政措施之外,增加了更多的经济杠杆。
在“每周限行一天”政策即将实施满两年后,北京市出台了治理交通拥堵10条综合措施,除了限行政策外,还包括错时上下班、建设驻车换乘等9条措施,综合考虑交通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治理,以及交通限行等措施的实施,北京的交通拥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2009年12月份北京路网早、晚高峰平均车速分别比2007年12月份提高了15.2%和15.3%。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北京交通拥堵的根本矛盾并没有解决,交通压力不断增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改变。
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市2009年人口达到1755万人,比2008年增加60万人。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处副处长王志宽介绍,2009年北京新增机动车51.4万辆,到目前为止,北京的机动车总量已经达到420多万辆。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介绍,数据显示,北京市一辆机动车年平均行驶里程为1.5万公里。这个数字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而且运行范围多在中心城区,与国外发达国家正好相反。北京机动车高速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仍呈现上升趋势,交通形势十分严峻。
虽然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得到提高,但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2012年,北京的轨道交通才能达到420公里,2015年才能达到561公里,基本形成网络优势。
“时间不等人,不能等东西都建好了再谈缓解交通的问题,交通问题刻不容缓。”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正宇说,在治本的同时,北京市也采取了诸如“每周限行一天”等治标的措施,尽力缓解交通压力,为公共交通的发展争取宝贵的时间。
(编辑:崔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