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选秀步入“七年之痒”时外界大肆宣扬“选秀将死”。可平安走过七年的选秀却在2012年战火重燃,十余档选秀节目中,一半在短时期内走红,与以往选秀节目忽视给观众最好的品质和内容、“费尽心机绯闻炒作”搏收视不同,它们以“真诚”击中了中国选秀节目的软肋,给中国电视娱乐注入了清新宜人的“氧气”。记者以最为典型的《中国好声音》和《一声所爱》为例进行盘点。
“盲听”大旗谁更公正?
《中国好声音》和《一声所爱》均打着“盲听”大旗,但两者“盲听”采取的是不同的方式。《中国好声音》是评委坐在旋转椅上背对选手进行“盲听”,转动椅子即是对好声音的肯定;《一声所爱》则是“观众盲选”:选手接受“三个大转盘”上老、中、青三代各100名观众的听觉考验,转盘上超过70%的观众被选手的声音打动,转盘才转向舞台,三个转盘全部“转身”,选手才能通往下一轮。
在“盲听”的选拔形式下,选手的外貌、故事均不能影响评委的选择,“好声音”成为胜出的唯一法宝。但《中国好声音》对“好声音”的界定更多地取决于评委的个人喜好,而选秀节目作为向乐坛输送新鲜血液的基地,观众对好声音买账与否被无情忽略,这种形态似乎有些“跑偏”。《一声所爱》却让选手通过声音“讨好”各年龄层的观众,为他们日后勇闯乐坛打下了基础。
明星这张牌谁出得更妙?
“有明星的地方就有新闻”,好的主持、评委本身就是话题,怎样打好明星这张牌呢?《中国好声音》的四位评委,刘欢被选手感动落泪,那英赤脚上台与选手合唱,庾澄庆为“拉拢”选手不惜“打压”其他评委,杨坤的“32场个唱”成为网络流行语……观众在被“好声音”感动得“起鸡皮疙瘩”的同时,也被明星评委惜才、爱才的真性情打动。
虽然《一声所爱》高晓松、蔡国庆、孟庭苇、朱桦、郭德纲的明星评委阵容完全不输《中国好声音》,且均做到“物尽其用”。嘉宾虽然不毒舌、无炒作,却能够以“导师”的身份分别带队指导17名选手、尽所能帮助选手提高演唱水平,更本质地回归了“唱歌”主题。
投资与回报是否成正比?
浙江卫视耗资8000万元,将荷兰的《声音》本土化改造成了今日的《中国好声音》,其单把造价80万元的评委转椅和每期由1000分钟的素材剪辑出80分钟时长的节目,无不显示出浙江卫视的“财大气粗”。高昂投资也换来可喜回报:《中国好声音》获同时段节目冠军,浙江卫视凭此节目升到卫视第一名,《中国好声音》原时段的广告价格由13.6万元/条(15秒)升至20万元。
如果说《中国好声音》对于一线卫视浙江卫视的品牌提升是“锦上添花”,那么由英国《舍我其谁》演变而来的《一声所爱》对于奋力冲击一线的广西卫视则是“雪中送炭”。《一声所爱》播出以来,广西卫视的收视率和综合品牌影响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一声所爱》斥巨资在1000平米演播厅搭建原版节目超炫舞台,并在节目播出当天于《人民日报》等刊登大幅广告赢得了众多目光。起码,我们能看出,广西卫视已具有跻身一线卫视的勇气。
(编辑:刘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