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音乐剧《猫》加入中国元素

2012-07-26 17:18:40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9年前《猫》在上海大剧院的中国首演,虽然被欧美音乐剧界人士视作演艺大事,但因为遭遇突如其来的“非典”,尽管观众不少,社会反响却显得有点冷清。这次《猫》穿上中文版的外衣重返上海大剧院,从电视、报刊、广播、网络、广告等各种渠道传出的信息铺天盖地,颇有“未演先热”之势。记者昨天从制作方了解到,离8月17日的首场演出已不到一个月,这部将在沪连演61场的音乐剧,第一阶段已有七成门票各归其主。庞大繁杂的制作排演过程,也已接近尾声。

  翻来覆去译唱词

  以中文版形式呈现经典音乐剧的精彩,如何翻译唱词对白,毫无疑问是《猫》能否本土化的关键环节。与去年的《妈妈咪呀!》不一样,《猫》的歌词根据出生于美国、生活在英国的诗人艾略特的诗集创作而成,如果说《妈妈咪呀!》采用的ABBA乐队歌曲以情感为主线的话,《猫》的唱词则在鲜明的情感形象之中,还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寓意,而且,译词语言必须对应每一只猫的性格特征,与诗歌一样音韵优美、节奏流畅。好在《猫》不再采用聘人单独翻译的方式,而是组织了由10多位专家、爱好者、大学生等参与的团队,以提高效率。

  中文唱词本来很快就完成了初稿,但是,拥有版权的英国真正好公司要求,译好的中文唱词,还要重新翻译回英文进行对照,以确保原意不走样。制作方的马先生告诉说:“20多首歌的唱词,翻过来,译回去,如果不是一个团队在运行,真不知道要折腾多长时间?好在英方逐字逐句鉴定后,表示非常满意,我们才放下心来。”

  舞美设计有新意

  一群猫在庞大的垃圾场里蹦跃蹿跳,工业化时代的生活废物堆中飞扬的歌声,唱出的是勇敢的自我否定和灵魂升华的期望。在任何国家演出的《猫》,舞台上的“垃圾场”均由标准规格的部件拼装而成,在上海也一样。废轮胎、消防水带、破皮箱、锈铁管……这些普普通通的废弃物,融入了英国舞美设计师的创意,力图营造与生命力旺盛的猫群形成强烈对比的效果。

  《猫》既然要穿上中文版的外衣落户中国,在唱词中难以有所作为,“垃圾场”倒是可以搞些“花头”。经过社会征集,各种建议载着市民们的生活情趣,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画着嫦娥奔月的饼干盒、桃红柳绿的旧双面苏绣、边角磨损的《十万个为什么》等等,陆续被送到了制作工场。当然,原件无法直接被“安装”到“垃圾场”上,还需要舞美师放大3倍后精心仿制,才能真正成为“垃圾”。英方导演乔安看到这些她并不熟悉的仿制品后,倒是感到很新奇:“这个庞大的垃圾场,居然有了与众不同的‘中国元素’。”

  作品贴近年轻人

  乔安是《猫》在1981年首演时的舞蹈编导,30年来,参与了这部音乐剧15个语言版本的制作。这次领衔导演中文版《猫》,一开始她认为无论对她还是对《猫》,都是一次充满了未知元素的挑战。排练场上,她是一位严厉的指导,对演员的每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神态都会提出一丝不苟的要求;排练场下,她与大家一起相处,吃饭、逛街、闲聊,话题大多围绕着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兴趣和爱好。不经意间,有人发现她休息时经常在读的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现代中国导论》。她解释道:“当初《猫》在创作排练时,安德鲁·韦伯就非常注重该剧能反映英国社会年轻阶层的状态。如果一部戏剧的内容主题与观众毫无关系,也就不可能成功。现在《猫》改成中文版,当然也要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尽可能贴近中国社会的现实状态。”目前,剧组的排练渐趋成熟,乔安也向中方制作团队和演员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一起来创作,让中国观众能会心地笑、产生亲切的联想、得到源自内心的启发。”

  (实习编辑:李央)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