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4”提名艺术家李津 作品《民以食为天》

2016-01-15 15:22:56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李津的作品总是理想主义的回归于昔日的田园;至于他那种在东方的乡土的文化驱壳中变异的现代形象,应是一种深层的富于哲学启示的精神象征和文化象征。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4”共有132位艺术家入选,系统地体现了中国当代艺术2014年的年度整体成果。为了让更多的公众更好的接触和了解中国 的当代艺术,北京文艺网特此选择部分艺术家为您进行详解,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部分艺术家个人作品并不一定是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4 ”之作。

1.jpg


  李津,副教授,1962.12出生,1984年毕业于天津纺织工学院(现天津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李津最初的梦想其实是当演员,现在看来,要实现这个梦想尚有难度。但倘若将宣纸视为舞台,李津一直在为自己设定角色,与女人们的故事、与小动物的故事、与美食的故事……把生活和艺术串联,将活色生香的日子演绎得淋漓尽致;但若将社会视为舞台,那么李津一直在本色出演。


民以食为天 立轴 设色纸本.jpg
民以食为天 立轴 设色纸本

民以食为天之一.jpg
民以食为天之一

  红烧猪头、清蒸螃蟹、一串烧烤、一块腊肉在李津的笔下都有着一种刺激人食欲的润泽,而李津也不厌其烦给食物们配上锅、碗、盘、碟种种盛器——永远是一场美食大杂烩,带着世俗的尘嚣,带着逼人的欲望,和画面中双眼迷离、深情懵懂的人物默然相对——仿佛路过某个大门敞开的小院儿时不经意间瞥到的逍遥场景,让人心头不由得涟漪微泛。


  李津的画,取材于“普通人的普通画法”,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绘,反映了亲情之间的微妙情趣。他对素描的理解涵盖于中国水墨画的技法之中,并将当代表现色彩和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找到了一条有着独特风格的当代艺术的发展道路。冯骥才评价他的画时说:“李津的作品总是理想主义的回归于昔日的田园;至于他那种在东方的乡土的文化驱壳中变异的现代形象,应是一种深层的富于哲学启示的精神象征和文化象征。”

民以食为天之二.jpg

民以食为天之二

《李津·今日·盛宴》之八.jpg

《李津·今日·盛宴》之八

  艺术家栗宪庭如是评论李津:


  李津天性散淡、诙谐,爱玩、爱吃、爱喝酒、爱女人,还有点玩世不恭,他的作品多艳情和吃喝题材,这正是李津的创造……给了现代人一种新的“享乐美感”,让人在艺术里“吃尽人间美味,悦尽人间美色”,尤其对于现代消费社会,现世享受往往只是一种虚幻的口号,作为垄断资本的阴谋,现实享受实际上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异化力量,把追求现实享受的人们,抛到欲望膨胀和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里而高度精神紧张。从这个角度说,也许只有艺术上的“享乐美感”,才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新的治疗剂。


  在苏富比当代水墨部主管唐凯琳看来,李津的作品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欢愉、喜乐及幽默,用色及构图轻松,充满奇思妙想,却巧妙地隐约透着认真。


  总之,别人在看他,他也在看自己。恐怕再细数不出第二个像李津一样画了如此多自画像的画家了,“我不能在画自己的时候都不真诚。”他与画中的自己有着高度的默契,色彩鲜艳的衬衫,一副呆萌可掬不谙世事的模样。

20160115032604510.jpg

《枇杷行》(局部) 43×38cm 纸本设色 2014


《李津·今日·盛宴》之二.jpg
《李津·今日·盛宴》之二

  李津说自己不是循规蹈矩的人,从学习绘画开始,既不临摹,也不临帖,他觉得这是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愿意读帖,就这么翻古人的一些东西,翻的时候突然发现他的胳膊腿儿这么伸,结构和字形是那么处理的,有时候觉得挺有意思,有可能模仿写几笔,但尽可能不被控制”。一直到后来给学生们上课也这么说,希望学生们像偷艺一样,“偷着想学谁还要假装没学,这个阶段特别好,你就会特别用心地看人家的每一步”——现在还是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的他,显然不是学院派——虽然对传统水墨的题材和元素有兴趣,但他绝对不愿意放弃传统让别人觉得自己有当代性,“所有的当代性必须要依附在语言里,我不追求语言上有多大革新,只是我的想法和题材有变化。把已经那么完美的东西扔了挺可惜的,尤其在你不及格的情况下,你要玩腻了再说。”


  用传统水墨的语言,演绎现实的活色生香,是李津这些年来一直还没有“玩腻”的东西:画美食是从给方力钧的第一间茶马古道画菜谱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很多无聊的菜也变得很有意义,“比如炒土豆片配个青椒,如果你爱吃的话会在画的过程中觉得非常好玩,也许你认为最不入画的东西,画出来可能还挺美好的。这是我后来发觉的道理,任何一个载体,只要你想去表现它,都会有它的特点,因为存在本身就有它的道理。”中国饮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这些美食,在李津看来刀工和搭配都已经审美化了,美感已经被注入了进去,而且已经经过了很多代人的打磨——在这一点上,美食和艺术品倒是异曲同工,“一个是饱口福,一个是精神上的‘饱口福’”。一直喜欢画人物的李津,突然间发觉画一两个菜还不够“解馋”,在桌面上再多画几个,“突然发现有一种满足感”,后来慢慢地发现自己刻画菜的兴趣不输给刻画人物,而且菜本身都有生命感,这是他认为最重要的,“我画的菜你要自己感觉,都做熟了,红烧的、清炖的,但那些有形象的东西还是活的,这是我比较在意的,生命感比什么都重要”。于是红烧猪头、清蒸螃蟹、一串烧烤、一块腊肉在李津的笔下都有着一种刺激人食欲的润泽,而李津也不厌其烦给食物们配上锅、碗、盘、碟种种盛器——永远是一场美食大杂烩,带着世俗的尘嚣,带着逼人的欲望,和画面中双眼迷离、深情懵懂的人物默然相对——仿佛路过某个大门敞开的小院儿时不经意间瞥到的逍遥场景,心头不由得涟漪微泛。



饮食男女 2007年作 180x90cm.jpg
饮食男女 2007年作 180x90cm.jpg

20160115032655245.jpg
《色即是空》 98×180cm  纸本设色 2014

  让人心头一荡的,当然不止是菜肴。在某一个瞬间,很多人应该会期待李津画面中的那个主角是自己——做一个微醺的人,沉浸在忘记一切的虚空里,眼神朦胧,神情恍惚,不谙世事。这些一反历代文人画悠远清雅意向的人物形象,正是李津以自己和夫人作为模特创造的,或坐或站、或平躺或伏案、或相拥或对视,总是一种放松到极致的姿势出现在画面中,一派祥和享乐的气氛。“对于现代消费社会,现世享受往往只是一种虚幻的口号,作为垄断资本的阴谋,现实享受实际上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异化力量,把追求现实享受的人们,抛到欲望膨胀和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里而高度精神紧张。从这个角度说,也许只有艺术上的‘享乐美感’,才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新的治疗剂”——栗宪庭这样评价李津作品中的人物。


《李津·今日·盛宴》之三.jpg

《李津·今日·盛宴》之三

《李津·今日·盛宴》之四.jpg
《李津·今日·盛宴》之四


  除了治疗,贴近现实的烟火气应该也是李津一直感兴趣的,那些已经渗透到骨子里的传统水墨的美学趣味,被他以这样一种轻松的方式重新激发出了活力。李津喜欢湿气很重的东西,喜欢湿气向下渗或向四周扩展的过程,他总觉得水墨要润,但是“造型和水在控制中哪些是不能让它离开的,哪些地方可以模糊,这是一种玩法,也是一种境界”。说这话的时候,李津侧身向右,斜坐在椅子上,头枕在弯曲的右臂上,左腿适意地搭在右腿上,和画面中的人物如出一辙。而他缓缓吐出的词句,也如同画面中题写的小诗和菜谱一样,仿佛正漂浮在空中。


20160115032715608.jpg
《生命之舞》 98×180cm  纸本设色 2014

20160115032729251.jpg
《丝绸之路》  43×38cm 纸本设色 

  我的画面的背后是文人情怀


  别看我画的东西,表面上很生活、很艳俗,实际上我的真正粉丝能看到我的画面的背后还是有文人情怀的。不是反文人,而是有文人情怀。文人并不就离开“食色”很远。其实往往和我们理解的不一样。我们认为画得很好的、很典型的文人画家,真看他的私生活,他的人生履历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人相对来讲都很放荡的。艺术审美在每个时代都不一样。以前所谓的文人传统,无论是画山水,还是花鸟,它推崇的很多理念,比如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等等,是跟我们的道家传统,以及中国人超越个人的愿望有关的。但这并不等于他们的生活就是空白的。


  我现在做的事情是把文人、艺术家面对的生活如实地画出来。什么样的人画什么样的画。如果这个人本身的气质、觉悟远离文人,或者他没有这种情怀,他画的生活就是一种艳俗的生活。如果有这种情怀,即使画的是艳俗的生活,但生活的背后都有文人气息在。我并非要用一种别人认为很不入流的题材来区别于传统的高雅,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更关心的是,我们认为不重要的那些事情,实际上可能对我们的生存有很重要的意义。


20160115032744850.jpg
《我的爱不变》(局部)  43×38cm 纸本设色 

20160115032759946.jpg
《欲之海》(局部) 53×230cm 设色纸本 

  欣赏地画女人,仰视女人


  贾方舟曾经比较过李津、朱新建和李孝萱三个画家笔下的女性人物。贾方舟说,李津画的女人嫩得掐得出水来,丑丑的,挺性感。朱新建的女人是妖娆,有小女人那股劲儿。李孝萱画的则是大女人。


  李津说,女人在我心里边是很放大的。我从小就喜欢女人。我是仰视看女人的,从来不俯视看。我对女人的尊重好像是天生的。好多人认为我的画里头的女人也不是太美,但是,我在画所有女人的时候,心里是有崇敬、赞美的,这很有趣。

饮食男女2.jpg

饮食男女

20160115032859603.jpg

李津首次尝试的雕塑作品《饱食者》

  我总跟别人说,我们不要把人物、蔬菜、器物拉得那么远,一个人能把女人画得好,那么他画一支很嫩的藕或者萝卜,也能画出那种鲜活、细腻的感觉。这就是对一种比较柔软、比较干净和娇气的质感的反应。我画的画并不色情,但我会有感受,比如我对肌肤的感觉,对她的眼神的感觉,对嘴唇的感觉,都会有所投入。但我是站在欣赏的角度,并不是占有的角度。


  朱新建跟我有点相似。他画女人,是把女人作为一个美好的符号,他自己一直在编织这个符号。他把他对视觉最好的寄托依附在女人身上了。李孝萱把女人夸大了画,我估计他内心里也缺乏安全感。他画的女人也未必是女人,可能象征性的东西多一些。他和朱新建都是想把女人作为符号打造出来。我与他们不同的是,女人会跟着我的情绪走,她可能有哭的时候,有惆怅的时候,有高兴的时候,不会是一个统一的形式概念。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