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母子》(150X
《框架》(54X44cm)
见到韩原的一瞬间,感觉时光倒流至三十年代,这种刹那间的恍惚产生的前视感令我目瞪口呆。平和谦冲,温文尔雅,双耳不闻窗外事,这种久违了的令人高山仰止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居然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我是在见到韩原作品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约见了他。当时我正被后现代艺术折磨得夜不成寐。猛然见到韩原的作品,巨大的反差使我立刻从浮躁中解脱出来。
目前大多艺术家创作的目的非常简单,名或利,或二者兼有。这就使得今天的艺术界无比丰富多彩。人人都在奋力拼搏,期望在漫无际涯的岁月虚空中画出一道道痕迹,告诉未来的某时某地的某些人,在很多年前自己曾经存在。
韩原好像丝毫不食人间烟火,在他狭小的画室中怡然自得。从他的画室中望向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今天的嘈杂繁纷焦灼奋起象尘埃一样微茫。仿佛诸事皆可放下,天下已经渺远。他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平和隐身于大千世界,陶醉于绘画艺术,游离于物质世界之外,在浮躁红尘中独善其身。从容不迫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甚至都不去想这种信念的意义和坚守的理由。
在缺乏理性的艺术世界里,信念就是最后的尺度,而大多数人却在大势所趋中随波逐流地选择了利益,追逐鲜花,掌声,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于是艺术沦为商品,多数人失去了信念,放弃了坚守,成为了富有的虚无主义者。在放纵了自己的同时却陷入了万劫不复的精神绝地。这是艺术界的苦闷,也是知识分子的悲哀,更是一个时代的隐痛。而我面前的韩原,却始终不为外界所干扰,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时代恪守着知识分子的操守。
画如其人,韩原的作品一样令我感到宁静。1986年毕业于清华美院,严谨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美国的十几年,对韩原系统地研究西方绘画体系中的色彩有着巨大的帮助。使得韩原在油画、国画之间驾轻就熟,尤其是在国画工笔重彩和表现主义油画这两个不同领域都有着极深的造诣。
清静无为,恪守儒家风范,将所有的坚持都注入了绘画艺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犹有香如故。
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加州乡村,韩原都严格按照自己的作息时间,每天作画,从不间断。就像太阳每天向着西方奔去一样坚定,无论大千世界如何变迁也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使他停止作画,直至无边无际无量无劫的宇宙中传来一声叹息。
写实风格的《藏族母子》(150X90cm),漫天的风雪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孩子清澈无邪的眼睛笼罩在母亲慈爱的目光下,他能够看到我们的心灵深处吗?
表现主义的《框架》(54X44cm),虽然充满了观念和反思,却丝毫没有愤青们的冷酷无情,相反画面色彩和谐统一自然,当震撼强烈冲击心灵的同时,一种奇妙的温暖笼罩了我们的全身。可以悬挂于藏家的卧室壁上。我把它称之为温馨表现主义。
画面背景中,充斥着各种框架——由中规中距的窗格,椭圆形的镜子,主人的椅子,黑白分明的地板组成。分别意喻着古老传统的规矩和价值观,稍稍有些弯曲的椭圆形线条代表着改变的开始和全面,红色的椅子以立体的线条和突出的位置象征着年轻一代无所顾忌的处事原则,而立足的坚实的地板已不再是泾渭分明,在非黑即白方方正正上加入了其他色彩,边缘已经萎缩,根基已经动摇,无法覆盖地面。
镜子和主人公都面向我们,镜中映出的盆花是我们心中的虚拟的愿望和真实的生活并存。各种不同时代的规则,约束和价值观交织在一个画面里,应该非常不和谐,但是韩原用色彩将它们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人感到一种新的和谐的价值观——多元化。
画中少女在传统的文化习俗和现代的价值观念的包围中无所适从,在脸部表情和肤色上都传递了这种迷惘。谕示着各种时代的不同信仰之间的强烈冲突——我们曾经受过的各种约束和苦苦追求的信仰,在新一代人眼中是那么的不屑一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苦恼和幸福,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的变化,新旧更替,在无奈的妥协和兴奋的期待中我们会走向更加多元的时代。
(实习编辑:许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