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罗斯科:艺术是纯粹的 , 我选择被饿死的自由

2020-11-04 09:18:12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西方宗教艺术传统在这一刻仿佛最终失去了它叙事的复杂性和所有肉体的形象,只给我们留下无尽的黑暗和强迫性的存 在,让人在拥有一切或者一无所有之间做出最后的选择。

image.png

  罗斯科教堂


  西方宗教艺术传统在这一刻仿佛最终失去了它叙事的复杂性和所有肉体的形象,只给我们留下无尽的黑暗和强迫性的存 在,让人在拥有一切或者一无所有之间做出最后的选择。而这所教堂的创建人之一Dominique de Menil 则说:“这组作品唤起了宇宙中的神秘物质,它诉说了我们终将腐烂的悲剧,以及上帝无法忍受的静谧。”1970年,当罗斯科因病痛折磨而自杀去世后,这所教 堂就被命名为罗斯科教堂(ROTHKO CHAMPEL)。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全世界关心和平、自由、社会公正的人们所热切向往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01104092030.jpg

  马克 罗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生于俄国的犹太人,1910 移民美国。年青时以兼职赚取费用求学,当过演员、场记、画家、待者、挨过饿。1929年成为一所犹太教会的兼职教师,亦是表现主义 (Ten) 十的创始成员。马克·罗斯科最后却不忍折磨,切断静脉自杀身亡。

image.png

  

微信图片_20201104092109.jpg

罗斯科作品


  杰姆斯.B?布鲁斯林(Jemese.B.Breslin)《罗斯科传》(1993),这部近600页的传记详尽而深入的呈现出了这位艺术天才及其作品创作的轨迹。为艺术界提供了一种观看和思考罗斯科作品的高度专业的全景式阐释,有力超越了罗斯科以往那种反叛且自毁的天才象征。

微信图片_20201104092143.jpg

  
  罗斯科的理论著作《艺术哲学:艺术家的真实》表明了他的艺术理想,他在书中所批判的流行主义、物质主义也正是导致先锋艺术溃败的致命根源。


  罗斯科的艺术创作和想法注定是走在艺术前沿的,免不了被唾弃,这也正是艺术永恒而充满悲剧性所在。

image.png

  
  艺术市场却总是贪婪而无度的,它需要不断把先锋艺术的象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目标不是别的,而是循环地延续资本的神话。

image.png

  
  2012年5月8日,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油画《橙、红、黄》以8688万美元(约5.47亿人民币)成交。2014年11月11日,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的作品《No.21》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成交,成交价为4500万美元。2015年5月13日,马克·罗斯科创作于1958年的《No.10》在佳士得以8192.5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5.08亿元。罗斯科的画作拍卖价格持续走高,对他不熟悉的人看到他的画很容易不屑一顾:就这些团团的色块,哪里好看了,要被炒得这么高。

image.png

  
  "我年轻时艺术是一条孤独的路,没有艺廊,没有收藏家,没有评论家,也没有钱。但那却是一个黄金时期,因为我们都一无所有,反而能更肆无忌惮地追求理想。今天情况不同了,这是个累赘、蠢动、消费的年代,至于哪种情况对世界更好,我恐怕没资格评论。但我知道许多人身不由己地过着这种生活,迫切需要一方寂静的空间,让我们扎根、成长。我们得抱着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艺术家罗斯科在工作室对拜访者不无愤慨的倾诉,"我可以在一百个地方展出我的画。可是我一点钱也赚不到。我可以演讲。可是他们不付演讲费用。有人写我,我的作品在各地展出,一年连1300元都赚不到。"

image.png

  
  可见,罗斯科死后赢得的巨大的声誉和财富,与生前的困苦、焦虑和挣扎构成强烈反差,如同梵高,他们生前的奋斗时期实际上只有"饿死的自由"。

  艺术家如何选择并追求自己的真理?艺术的真实性是什么?艺术家的良知和责任植根在何处?罗斯科在本书中这样写道:"与过去艺术家的命运不同之处,恰恰就在于我们有选择的权利,这是因为选择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良知是否负责,对于艺术家的良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艺术的真实性。

image.png

  
  艺术超越时间,它是一种充满意义的符号演绎,这种符号不论是在远古还是在当下,具有同样的有效性。倘若艺术无法超越时间,那么是不是只有三千年前的艺术才具有可信性?


  艺术家普遍认同这样的观念:一个人只要画得好,他画什么并不重要。这是形式主义的本质观点。其实,并不存在这样的事情,就像一幅杰出的绘画,倘若不关涉悲剧性与永恒性的主题才是重要的、有效的。这就是为何我们信奉绘画与原始和远古时期的艺术具有一种精神层面的同源性的关系。


  我们认为现代艺术的真正的意义并不仅仅依赖于形式层面的布局,更多的是潜存于一切古老的艺术作品里的精神含义。


  一切原始性的表达都会透露出他们对自然世界野蛮残暴的认知和认同,还有生命力永恒的不安。没有恶魔和诸神,艺术就无法上演戏剧性:艺术最深刻的瞬间就是表达这种挫折。

image.png

  罗斯科与与家人合影, 左下抱狗少年为罗斯科


  1903年9月25日,马克.罗斯科生于俄国维特布斯克省德文斯克市一个犹太家庭,他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浓厚的犹太文化和宗教环境中度过童年。1913年全家移居美国俄勒冈州。不久,先到美国创业的父亲去世,马克不得不卖报赚钱以补贴学费。21岁时获奖学金就读耶鲁大学。因排犹情绪影响,他的奖学金6个月后被取消。为此他只好一边学习,一边在表兄开的餐馆打工。大学三年级时,他突然辍学,去纽约一家服装厂当裁剪工。次年进入纽约美术大学学生协会学美术,同时在百老汇的剧院做配角演员、画舞台背景和当灯光师。


  1929年在纽约布鲁克林中央美术学院任兼职教师,开始了长达30年的教书生涯。同年在"机会"画廊第一次展出绘画作品。1930年代初结婚,妻子爱迪丝设计手饰,商业上相当成功,但她鄙视他那些画家朋友,粗暴批评他们的作品。因此也埋下了罗斯科轻蔑流行文化和实用美术的种子。

微信图片_20201104092353.jpg

  罗斯科早期作品


  1933年举办几次个展,获美国政府联邦艺术计划资助,并以每周23.5美元工资受雇于政府。这时期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抽象表现派画家的阿西尔?高尔基、德?库宁和杰克逊?波洛克。1935年成为"十人"表现主义画家团体创建者之一。罗斯科1930年代的作品,如《风景》、《坐着的人》、《街景》、《交腿而坐的女子》等,色彩微妙,构图简洁,造型带有刻意变形和夸张,城市景象如梦如幻,带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特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1938年加入美国国籍。这段时期,其作品风格开始变化,《地下狂想曲》(1940)中人物造型已近符号化,是迈向抽象主义的预演。此后,表达"人生的悲哀"成为主要画题,认为必须用支离破碎的扭曲形状方能表现,呈现一种"有机"图形的抽象主义面貌。如1940年的《无题》,以及《水中戏》、《源头》等。

image.png

  

image.png


  二战期间,罗斯科与爱迪丝离异,不久与23岁的儿童书籍插图画家玛丽?艾丽斯(梅尔)结婚。1945年在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举办第一次重要个人画展,获得评论界好评。罗斯科的绘画风格一直在不断变化中,到1947年,成熟的纯抽象风格开始出现。1949年起,他放弃自己既有的造型习惯,画一些大幅矩形作品,画面单纯,色彩重叠,边缘模糊。

image.png

  
  尽管罗斯科名声增长很快,但仍然十分贫穷。为了养家,1950年他去布鲁克林学院任全职美术教师。因与同事关系不和,1954年辞职。他生性固执,处世态度偏执僵硬。1952年惠特尼博物馆要购买他两幅画,他不仅拒绝出售,还把这个重要的艺术博物馆称为"废品店"。同年,应现代艺术博物馆之邀,参加"美国画家15人"展,临展时,送去的画与事先约定作品完全不同,使该馆艺术总监大为光火。同时,他与波洛克、纽曼的关系十分紧张,他曾声称是他教会了纽曼"怎样去画画",从而损伤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0.png

  
  1950年代,罗斯科的声望稳定上升,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1958年被选为威尼斯国际博览会美国代表,并在马萨诸塞州艺术家聚居地普罗温斯镇拥有一间工作室。这时,他的抑郁症迸发,变得越来越神经过敏和消沉。他需要全神贯注全方能画出那些显得平稳安静的巨幅作品。对他来说,作画过程类似宗教祭典。他对作画过程严守秘密,作品完成前决不示人。他常常彻夜不眠,从下午5时一直工作到次日早上10时。他在剧院舞台那样强烈的灯光下作画,展览时,却把灯光安排得较暗,从而使他那些强烈的大色块从环境中凸现出来,仿佛悬浮在空中,给人造成强烈震撼。1961年,罗斯科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达到艺术事业顶峰。收藏家、经纪人、批评家蜂拥而至,甚至肯尼迪总统也来捧场,对其敬重三分。

image.png

  
  此后波普艺术崛起,对抽象表现主义构成挑战,加上逐渐紧张的婚姻关系,罗斯科情绪恶化,开始酗酒,严重损害了神经和健康。1969年元旦,罗斯科离家搬到画室居住,用整整一年时间画出最后一批作品。为人愤世嫉俗、狂狷不驯的罗斯科本来就没有几个亲友,他身边就是与他共同经历二十年艺术生涯的朋友们和太太梅尔,而朋友们一个个死去了。1948年高尔基自杀。1953年5月,54岁的汤姆林去长岛波洛克的家里参加聚会,回家后第二天就进了医院,心脏病突发而逝世。1956年8月,42岁的波洛克死于车祸。1962年,34岁的克莱因心脏病死于巴黎。1963年,51岁的巴齐奥特斯去世。1965年,大卫?史密斯死于车祸。

image.png

  
  1970年2月25日,他用剃刀割断手腕的血管和神经,以自杀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然而当病痛和绝望时的这位艺术家于曼哈顿的工作室自杀之后,却也引发了20世纪最轰动的艺术丑闻案。他的经纪人劳埃德在三个月的时间里, 以远低于市场价获得了马克.罗斯科遗产中的800多幅画。后来经纪人成了被告,开始了艺术史上时间最长,耗资最大的法律斗争,经历了4年的诉讼和8个月的刑事审判。被告最终赔偿了920万美金的罚款, 外加200小时社会服务处罚。遗产被重新分配,其中约一半给了罗思科的两个孩子。这事件充分暴露了优雅而体面的艺术交易领域中的黑幕。这就是克里斯托弗在序言中提到的他最厌恶、最痛心的一桩官司。

1.png

  
  有关“拒绝展览”


  关于展览,我首要看重之物是道德,涉及道德层面的言说,总比涉及美学、历史、技术层面的言说少得多。倘若通过一种方式能建立一个画家的真实本性与艺术世界、观念世界之间的关联,该是多么令人激动、欣慰的事情!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事情能给我如此的鞭策。艺术的本质是猛烈的,是人性化的。


  请原谅我顾虑重重,因为阐明这些问题很重要。我们的通信潜藏着某种危险:我们可能是在进行某种引导,譬如,引导公共如何观看一幅画,观看哪些画,这看似是对公众慷慨、有益的,实际上却会导致公众思想和想象力的瘫痪(过早埋葬、扼杀艺术家的方式)。这便是我憎恶序言和访谈的原因。


  我对自己的绘画有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它将是引领世界的。假如有展览理解我绘画的生命和意义,使其得以保留,不管何种形式,我都将满怀感激地接受。若无法做到,我便避开所有的机会。

image.png

 

image.png

 
  "只要一个画家画得好,他画什么都无关紧要。好作品是纯粹的,它与任何东西都无关。"罗斯科的目标是走出绘画,全身心地投入灵魂深处。他拒绝谈论他的技术,愤怒地否认自己是一个色彩画家,并极力地使观众看到潜藏在画布下面的悲剧。

image.png

  
  有关“色彩”


  画面里的那些形状关涉着我所思考的事物。人们也常常问我,是否在考虑解决色彩的问题。是的,画面里的确只存在块面和色彩,但是我并没有否定“线”的意义。我没有使用“线”,是因为它会减损我所欲表达之物的清晰度。当你对世界的认知更新之后,就必须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表达出来。


  我没有兴趣去建立一种色彩的联系、形式的联系,或者任何其他的联系。我想要表达的仅仅是诸如悲剧、狂喜、死亡这类最基本的人类的情感。我传达这些最基本的人类情感,这就是为何很多人看到我的作品,就会展现出他们的脆弱,他们嚎啕大哭......那些在我作品面前哭泣的人们,体会到一种宗教经验,这和我的创作经验是一样的。假如像您说的那样,只是被绘画的色彩关系感动了,您就错失了最重要的东西!

image.png

  蓝色中的白色和绿


  《蓝色中的白色和绿色》是罗斯科的代表作。画面上,绿色和白色的矩形排列在蓝色的底子上。矩形的边缘没有被明确地界定,颜色也相互渗透融合,这使得块面仿佛是从背景上隐约浮现出来,并且不断地徘徊、浮动着。它们在画面上产生某种韵律,温情、舒缓而深沉,直接触动人们的心灵。暗淡的色彩给画面抹上一层神秘的、悲剧性的感觉,白色的区域则透出信心和潜力。罗斯科后期的作品,色调更加阴暗,仿佛淹没在日益加深的痛苦之中。他甚至让画面变为全黑,以表达其悲剧的意识。他1960年代所作的壁画,带有宗教的崇高感和神圣性。

微信图片_20201104092840.jpg

  无题,1970


  “我之所以成为一名画家,是因为我希望能够给绘画赋予音乐和诗歌般的痛感。”对于罗斯科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哲学目标,也不是技术挑战,而是一种需求。他需要让自己的作品尽可能以最有感染力的方式去诉说。

微信图片_20201104092906.jpg

  
  很多人看到他的作品,会嚎啕大哭,他的画常是2-3个矩形色块构成,颜料被稀释了,半透明,边缘模糊,互相交融。


  他生前经常被人“误解”和“不理解”,最终以割腕的方式结束了生命,死后也仅被认为是同时代大师的陪衬角色,只有极少数从事抽象艺术的画家才把他奉为大师。


  他特别反感被视为抽象主义表现艺术家,尼采《悲剧的诞生》是他永恒的思想源泉,

他的艺术世界里,精神象征远比绘画效果重要,他从不认为绘画是一种自我表达,而是一种和世界的交流,他就是马克·罗斯科,20世纪抽象表现主义大师。

image.png

  
  透过厚厚的镜片,罗斯科将酒吧环顾了一遍。接着,他以一种独特的、笨拙的步伐,缓缓地朝我走来。他介绍了自己,之后就开始了我们之间断断续续、不太频繁的交流,直到上周二他自杀,我们的交流才终止。我与他最后一次见面和他死去的日子,相隔了七年。期间,我常想,我们随时可以彼此碰面,而那些曾经断掉的话题,他也会随时捡起,继续讨论。所以,听闻他去世的消息,我愕然,怅然若失,仿佛听一个故事,于最关键处被打断,再也无法完结。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