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佩尔茨
2019年11月18日,一次在北京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引起了一场“罗生门”,发布会称“德国艺术家基弗、吕佩尔茨价值24亿的作品丢失”,吕佩尔茨还亲自出席发布会,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善待。
其实这场风波可追溯到3年前,2016年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基弗在中国”展览首站。临近展览开幕,基弗强烈发声,称自己并不认可本次展览。之后的3年,“基弗展”又巡回南京、山东、湖南等地,直至如今作品“丢失”。同样“丢失”的还有吕佩尔茨在上海、武汉、山东等地巡展的作品。事实的真相如何,似乎扑朔迷离。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艺术品跨国运营的趋势势必增强,对于这类“罗生门”式的争端,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法律咨询行业从业者江洲曾撰文称:“涉事当事人所在的公司和机构都为德国之民事主体,而事件所涉及的商业行为都在中国境内,这又涉及到国际法的具体应用问题。但每位从业者都应该加强契约精神的培养,也要对自己在运营过程中的权利义务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最好寻求法律专业人士在风险把控及维权方面的协助。”
该事件或也应该引起业内的一些反思,如今各地的美术馆等文化机构如同井喷式增长,但很多从业规范却没有对等,比如什么样的场馆可以被定义为美术馆?美术馆对于引进展应该做怎样的把控?做在世艺术家的回顾展是否需要本人认可?
此外,叶永青抄袭比利时艺术家西尔万事件中,也是一波三折,而据相关报道,当事主角叶永青至今仍未对此事作出真正的道歉。
2019年即将过去,2020年代真的要来了,时间是没有结尾的故事,艺术也是。艺术在不断流转,潮流不断转变,中国美术从传统中来,讲述着历史和当下,更希冀着未来,在美术史中,一些名字离开、一些名字被怀念,一些作品还未真正出现,或者已经出现。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