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这个展览“有毒”,它告诉你一个被“乱码”侵蚀的艺术世界

2018-11-07 10:17:57来源:上观    作者:张熠

   
年轻策展人关注什么样的社会议题?在他们的世界中,艺术如何通过媒介的运用找到表达的出口?

1.jpg

  年轻策展人关注什么样的社会议题?在他们的世界中,艺术如何通过媒介的运用找到表达的出口?11月2日,“青策计划2018”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拉开帷幕。历经4个月的深化与布展,两组获奖项目实体落地,分别是“有毒”(吕凝珏、李静秋、任心怡)与“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陈子澂、张瀞尹)。


  “青年策展人计划”创立于2014年,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年度学术项目,旨在探讨展览在今天的意义以及策展的新可能。今年,第五届“青策计划”于5月份正式启动,在招募期间共收到61份有效方案。7月,由PSA学术委员会委员霍米·巴巴、克里斯·德尔康、唐娜·德·萨尔沃、丁乙、费大为、冯原、高士明、龚彦、侯瀚如、马克·维格利等组成的国际评审委员会面试了入围终评的8组方案,“有毒”与“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从中脱颖而出,即日起向公众呈现展览落地成果。“青策计划关注策展的公益性,寻找独特的展览视角,希望看到这个时代中最急需被提出来的话题以及新的展览形式。”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表示,“这两组作品都很好地呼应了这种精神,关切数字化时代、人机关系与人的主体性。艺术家就像挑战新的契约和新秩序的诗人,未来艺术的角色、艺术家的角色值得去反复思索。”


  在五楼的七号展厅,参观者可以沉浸式体验这两组别具一格的展览。“有毒”即“bad code”(坏的代码),策展人吕凝珏、李静秋与任心怡平均年龄仅24岁,参展艺术家也多是“80后”“90后”。如同展览名字所呈现的一样,“病毒”与“代码”被赋予多重象征意义。“好代码,就像好的公路、好的地铁,是不会被注意到的,只有坏的代码才会被程序员重视。但艺术家与程序员又不一样,程序员目的是修整,是debug,但艺术家可以打开很多想法,用艺术作品的方式去呈现代码的’不乖’。”任心怡说。在机器无所不在、算法无孔不入的时代,三位策展人以“坏代码”为线索,探讨了这一存在于实用工具和畸变病毒之间的概念在后网络艺术的多种可能。


  展览由许多个打破“常规”的艺术作品组成。艺术家苗天元的《图灵测试》,主体是两台放置在桌面上的iphone手机。闹钟、日历、天气、计算机、短信……艺术家设想了一种极端情况,如果手机里只有这些应用程序,人该如何打发时间?这项装置鼓励参观者拿起手机,在习以为常的iOS界面中,探索新的交互方式。比如,打开“短信”一栏,可以随意输入语句,但用户习惯的“对话”却并没有出现,输入的字句最终密密麻麻地在左侧出现,就像一个人在自言自语。“日历”界面的小红点也并非是固定的,它不再指涉或代表具体的年月日,而成为在数字中间弹跳的圆点。


  展厅角落,艺术家何卉琦的《局外人》极富乱码般的荒诞感。艺术品由一个白色浴缸及一台电视机组成,浴缸里铺着羊毛毯,参观者可以躺在其中。浴缸一头的电视机循环播放录影画面,而影像本身极为荒诞。“视频中是两个人的对话,一个打开冰箱门,问对方要哪双拖鞋;或是说给对方做吃的,结果却从鞋架上拿下了蔬菜。空间布置同样如此,书在浴缸里,灶台上放了酒瓶,酒瓶子里插了一束花。甚至于两人的对话也是毫无逻辑的,就像做梦一样。”任心怡说。于是,无序或无规则构成了展览,就像坏代码一样,事物不在它原来所处的位置,但故事就在这种脱离规则的情况下继续。


  艺术家今童的《全知之眼β-1》垂挂在展厅正中央,展品外侧是锋利的、锐利的金属结构,内侧金色圆球上附着着一只眼睛。眼睛始终凝视着在展厅中走动的参观者,“观看”与“被观看”的问题就此被抛出。国际评委马克·维格利评价道:“策展团队通过将社会—文化—个人—机构结构解读成代码系统并且将计算—数据—机器的结构解读成社会生物体系,从而尝试解开人和机器之间二元对立的关系,引出了’共生’的概念,即在这状态下各个元素边界模糊互相交织。”


  拉开白色帷幔,便到了“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展区。如同展览名字所揭示的一样,策展人陈子澂与张瀞尹对“感知”发问,“林中的树倒下,那它倒下的声音、状态与行为,能否被你感受到?我们所处的世界不是物质本体,而是我们所感知到的总和。”他们强调“临场”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艺术家的视角重构感知与经验,将个体化的感官与经验拓展至更深层次的美学范畴与社会责任。


  进入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LED屏,这是参展艺术家钟正的作品《不让太阳交更》。他对光有着无与伦比的兴趣,试图重新将日光与时间感觉联结起来。《不让太阳交更》通过设置在不同时区的网络摄影机,实时直播各地的日落景象,通过影像碎片的连接,构成不落夕阳的无尽播映,力图用网络来“停止”时间的流逝。艺术家廖月敏则在展厅中即兴表演了舞蹈《迷惑》,在围满观众的同时,表演场景同步在社交媒体上直播,通过网络制造某种“临场感”。舞蹈直指流行的网络现场直播文化,网民可以通过留言“控制”她的现场动作,从而测试网上线下相互的交流与信任。新音乐作曲家萧逸南的作品《富士康频率第三号》,则利用电子游戏机制来支配演奏者的动作,鼓励通过合作去完成不同的任务。


  霍米·巴巴点评道:“这个项目将文化感知、艺术解读和机构发展等关键的议题连接在了一起。我们如何衡量艺术家联系外部世界时所产生的美学和道德价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一行为需要艺术家的创造力以及在此互动过程中新生的事物。”


  在不断自我更新与拓展的过程中,“青策计划”在五年内共助力了30余位华人策展力量实现了14场展览项目,联合全球多家高校、文化机构开展了巡回活动,并提供获选策展人海外研修机会。据悉, “青策计划2018”展览同期,PSA将举办“青策计划”5周年特别展览与活动,通过文献资料、纪录片、出版物等方式,回溯与梳理“青策计划”与青年策展人共同成长的历程,并对未来的展览策划与艺术语言提出全新的设想。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