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下简称“上海当代”)在上海展览中心高调亮相,诸多“著名”的因素使其一直都是焦点。在全球拥有80多个重大展会的意大利博洛尼亚会展集团主办,邀请在国际当代艺术市场上赫赫有名的洛伦佐·鲁道夫(LorenzoRudolf)和皮埃尔·于贝尔(PierreHuber)作为合伙人,选址地处市中心的上海展览中心,又与上海有着十多年历史的上海艺术博览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2008年,上海当代因为皮埃尔·于贝尔的不利经济传闻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皮埃尔·于贝尔回应“我的一切都是干净的”,并最终退出。
2009年,这个曾经有着打造亚太顶级当代艺术博览会梦想的大型艺术展事将以全球经济危机为背景展开工作,更为“危险”的是,展会总监已由在艺博会领域叱诧风云的洛伦佐·鲁道夫(LorenzoRudolf)变为从未做过艺博会、少有艺术市场经验的策展人秦思源。
在创世之初,无论如何也无法料想当下的局面。上海当代在过去两年中虽然磕磕绊绊,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一届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秦思源曾经是实验音乐组织穴位乐队主唱,他所做的“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引发艺术界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他曾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艺术活动的创意之源——用知名策展人的身份似乎很难界定秦思源,可以确定的是,他从未参与过艺术市场的经营,更未与任何的艺术博览会建立过合作关系。
危机中的逆向思考
博洛尼亚会展集团将各类展会做到专业与极致,其中包括引领业界潮流与创作方向的当代艺术顶级博览会。从去年年底开始,他们就已经在重新挑选总监人选,相约相谈的备选人员恐怕不只一两个,应该说是慎之又慎。2009年1月,秦思源正式与博洛尼亚会展集团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合同;9月10日到13日,2009年的“上海当代”就要在展览中心亮相。在这期间,他几乎没有时间预习与演练,就直接面临着让一个亚洲大型的当代艺术博览会“挺”过危机的重大考验。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着“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语句,秦思源与孔明当初面临的状况相比,似乎更加“危难”,因为他要面对的是自己并不熟悉、没有太多经验的画廊和收藏家们,他要让上海当代这个不足三岁的艺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甚至发展,更因为他要在经济危机中开拓全新的运营方式与管理之道。
在洛伦佐和皮埃尔的“光环”下,当代艺术策展人秦思源在艺博会领域显得有些“默默无闻”。没有参与过博览会的运作或许对于一个博览会的总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劣势”,但在博洛尼亚会展集团主办的展览中,这一点多多少少会被忽略。用秦思源自己的话说,整个团队有着明确的分工和极高的工作效率,对于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各个岗位上的人都心中有数。博览会的专业性对于博洛尼亚会展集团来说,是优势,不是难题。
在经济危机中,选择一个有着深厚学术背景的人做总监,可以看作博洛尼亚会展集团的危机应对方式。2008年“上海当代”的成交情况可以说是惨淡,经济危机中画廊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当赚到很多钱成为空中楼阁时,转变经营目标就不足为怪。在转变的过程中,必定涉及到思维方式的变化与人员的变更。从另一个角度看,所有的大型企业面对危机时,除了降低成本之外,共同之处更在于注意产品的研发。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在更为惨烈的市场竞争中被选择,而不是被淘汰。对于一个艺术博览会而言,总监在研发的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相当于“总工程师”的作用。当代艺术在中国这个神奇国度的演绎多少有些出人意料,艺术与市场,中国与亚洲,亚洲与世界,种种关系与复杂的文化背景就是检验这位“总工”的标准与尺度。
作为中英混血儿,秦思源比中国人更了解世界,比外国人深谙中国文化。他用老子《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引出为何要寻找三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策展2009年“上海当代”中的“发现”主题展览。而在秦思源看来,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背景让博洛尼亚会展集团选择了自己,他又将这样的思路拓展开来,运用到“上海当代”的工作细节中。“上海当代”是一个国际当代艺术展览,主打亚太当代艺术,具有丰富的中国特性。对于这种定位,主办方从来没有动摇过。从他们三年来的运营中可以得出这个结论,选择秦思源则是更好的诠释。
离亚太顶级博览会的梦想有多远?
在去年的“上海当代”期间,时任总监洛伦佐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达了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其打造成顶级亚太艺术博览会的愿望。以洛伦佐在巴塞尔等艺博会上的重要作用来看,这样的表达在当时并不算是豪言壮语,但如今却令人担忧。正如秦思源所说,亚洲市场是新兴的,不稳定的市场。2007年的交易兴盛与规范化操作使得很多国际顶级画廊次年继续征战上海,但2008年交易和人气的急剧下降将人们原本对于当代艺术市场的问号再度放大。
中国内地的多家艺术博览会与中国当代艺术、画廊和本土收藏家们有着更为深入的联系。来势汹汹的香港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定位、操作与参与画廊的情况来看,都与“上海当代”势均力敌。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上海当代”所面临的竞争与挑战还不止这些。对于欧美画廊而言,在选择了巴塞尔和迈阿密海滩博览会之后,可能最多只会再选择一个博览会。从这个角度说,“上海当代”可能还面临着和迪拜当代艺术博览会等的竞争。
任何的猜测与梦想在金融危机中都变得虚无缥缈,秦思源对于笔者有关顶级亚太艺术博览会的追问没有正面回答。在他看来,与香港当代艺术展的竞争应该是“良性”的,竞争督促自己及团队做更多努力。2009年上半年举办的所有博览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可能是要“补单”,因为在危机未来时下了订单的画廊有毁约的可能性。而在下半年的“上海当代”最大的问题是要“招展”,尤其是如何让上半年已经“出击”过的画廊再次鼓足勇气。
在主办方刚刚理出的一份招展计划中,展位的价格“有原则”地降低了。或许,在博洛尼亚会展集团长期的规划中,对于即将到来的“上海当代”并没有抱太多盈利的愿望。如何吸引世界顶级的当代艺术收藏家,呈现更多有品质的画廊和优秀作品,保证这个定位高端的博览会完成经济危机中的顺利过渡,就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了。
挑战学术与市场界限
在“上海当代”新晋总监的规划中,主题展览“发现”将有画廊代理的不少于20位海内外艺术家参与。另外一个叫做“平台”的部分,则是提供给一些正在成长中的画廊参与一流博览会、顶级藏家接触的机会。其展示空间会相对较小,只能展出一到两位艺术家的作品,而费用则会低很多。
秦思源将“发现”展的策展工作更多地交给了他所邀请的三位工作伙伴,除了论坛中的学术活动外,他本人更多地加入画廊和藏家的邀请工作。中国当代艺术家汪建伟,曾经策划过“美丽新世界”展览的日本东京森美术馆策划人片冈真实以及当代艺术信息订阅平台E-Flux的创始人与拥有者AntonVidokle将成为“上海当代”主题展览的主要缔造者。中西文化背景的贯通以及对更多可能性尝试的强烈愿望,让当代艺术的学术与市场在“上海当代”达到“临界点”。
无论是秦思源本人,还是策展人团队,在学术方面都有着更多的优势。秦思源再三表达合作的愿望,这种合作体现在邀请藏家的实在的投入上,展位费用的降低上,更是与以上海为中心的艺术机构的一次沟通。今年9月,恰逢当代艺术的一次“空档”,以“上海当代”为中心各大艺术机构的联动将有望营造一次与每两年一届的上海双年展比肩的“艺术季”。经济危机使得跳跃性的思维方式与大胆的设想更能脱颖而出,无论是对于藏家还是普通观众而言,学术与市场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里可以看到可以震撼人的、打动人的、令人兴奋的当代艺术。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