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出版社主办的“奋斗·青春”报告文学创作笔会,在北京举办。这是继“诗颂强军新时代”诗歌创作笔会和“传承红色基因、抒写强军故事”小说创作笔会之后的又一次全军文学培训活动,共有40多名军队文学创作骨干参会。笔会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军旅文学聚焦备战打仗”“讴歌新时代英雄”等主题展开,大家就报告文学如何反映时代、军旅报告文学创作中常见的误区,以及新一代报告文学创作队伍的培养建设等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在笔会的主题论坛上,军旅作家朱向前、江永红、徐贵祥、刘天增、郭富文等指导老师和全体参会学员就“如何展现军旅文学新风新貌,唱响新时代强军战歌”进行了交流。朱向前强调了当今中国对报告文学的迫切呼唤。他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军事报告文学的黄金时代讲起,回顾了军事报告文学的发展历程,认为当今报告文学可以和当下流行的碎片化阅读相结合,更好地对重大事件进行真实、准确、有深度地呈现。徐贵祥回忆了自己当战士时参加边境战斗的经历,指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他说,文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组织,这个组织可以是一级班子,也可以是一种氛围;军旅作者的成长需要组织的鼓励和支持。
老师们的发言激发了学员们的交流热情。有的学员分享了自己走上文学之路的缘由,有的则道出了描写当下军营生活所面临的困境。学员王昆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谈到报告文学的写作应“不议论、不说理、不喊口号”,让读者自己评价。
在专题授课辅导环节,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分析了世界格局的态势以及我国国家安全环境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鼓励大家以更大的格局和更宽广的视野为时代放歌。以军事训练题材创作而闻名的报告文学作家江永红谈道:报告文学首先应是文学,要以人为本,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宗旨;人物的塑造应把重点放在思想上,而非一味描写厮杀或武器装备;作者只有懂军史、军事理论和高科技,才能写出既有深度、又充满细节的军事报告文学。空军作家刘天增认为,文学写作应“心之所动,言之由衷”,写出来的作品必须先打动自己,才能感染读者。作家裘山山结合自己创作《一个让人内疚的日子》《第九次在天堂》《一个军事记者的十次车祸》等多部报告文学作品的经历,向学员讲述了如何发掘素材、切入角度、写好人物,还针对学员们在阅读积累和文学创作中的困惑,进行了答疑解惑。
创作过报告文学《海军陆战队》《生死远航》和长篇小说《战争目光》《天净沙》的作家郭富文说:“作为军队的报告文学作家,要有强军意识、英雄主义意识和正能量意识,要用优秀的作品去鼓舞人、感染人。”他认为,报告文学要“六分采访、四分写作”,采访要细,开掘要深,要从真实的人物、事件中开掘出其社会意义。作家徐剑向学员们分享了他的创作经验,他说:我们应该坚持听不到的故事不写、看不到的真相不写、走不到的地方不写,以扎实的采访和精彩的写作,回应时代的呼唤。
“这次笔会就像是在我心里撒下了一粒文学的种子”,东部战区海军某部指导员王煊堘说,“我要更加注重观察与实践,用文学作品记录下更多战友们的故事。” 武警某部副政委杨玺表示,此次笔会专业性强、内容丰富,自己受益匪浅。
在热烈的讨论中,为期7天的“奋斗·青春”报告文学创作笔会落下帷幕。文学的火种伴着青春的热忱撒向大江南北的军营,收获的喜悦与时代的呼唤激励着青年文学骨干们,为繁荣军旅报告文学创作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