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自选集《春风再一次刷新了世界》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诗人、评论家杨庆祥主持活动,李少君与敬文东、汪剑钊、陈均等二十余位作家、诗人、批评家齐聚,围绕李少君的创作历程、诗歌艺术特色及其对当代诗坛的贡献展开深度对话,触摸文字里跳动的山水脉搏,感受被春风再一次刷新的世界的明亮、蓬勃与诗意。
《春风再一次刷新了世界》是李少君近年的跨体裁文学自选集,收录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体现了作者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整体探索,以及在文学批评、文艺理论方面的思考,为当代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综合文本。
分享会上,李少君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以及在不同人生阶段因生活遭遇而产生的创作变化。他提到,自己从小喜欢唐诗宋词,小学的时候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并模仿写旧体诗;初中时受鲁迅、波德莱尔等散文诗启蒙,写下稚嫩却真挚的青春独白;大学时期尝试现代诗,参与珞珈诗派,并开始以理论文章介入80年代新诗潮;毕业后南下海南,开始撰写专栏文章,经历经济突飞猛进浪潮后转向小说创作,书写时代阵痛中的个体困惑;随后因个人对人生意义的疑惑,对哲学、社会学产生兴趣,来到《天涯》杂志工作;千禧年后回归诗歌,觉得写诗可以安心,并形成自然书写的风格。近年又回归以旧体诗梳理人生轨迹。其写作题材丰富多样,不同时期专注于不同领域,从现代诗到小说,再到旧体诗和评论理论性文章。
分享会上李少君谈到,“我始终是一个任其自然追求生命意义的生活态度,不是一个很有创作野心的人。不是特别专注解决写作的问题,而是更关心解决个人的问题或者说人的问题,然后记录下来,表达出来,自我反思,也希望供人参考。人的问题一直是我的关注重点,通过诗歌梳理解决我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所以我认为写是硬道理,写得出就是想清了问题解决了问题。只要写,生命力、创造力就在,我诗故我在,也许因为这个,我特别强调人诗互证。”李少君表示,写作是为了探索和解决个人问题。他关注AI和DeepSeek等新事物,希望生活充实,并通过自己的探索为他人带来启发。他说,“任何写作首先是对个人有意义,个人有满足感、充实感,或者是寻找到生活的意义,完成个人追求的同时,也会影响他人,对社会有所裨益,或者给更年轻的人一些启发,这就是文学的意义。”
李少君以杜甫为例,强调即使在困境中,杜甫依然心怀天下,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看到生活的意义。“想想杜甫,我们会认为人生是值得过下去的。每次读杜甫会感受到各种温暖,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我们为生活努力奋斗的原因,就是有杜甫这样的人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意义、世界的意义、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