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华语音乐评论 海外音乐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沉郁的乐声令全场屏息

2013-11-15 10:01:21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陈晨

   
王健选择以一曲慢速葬礼舞曲作为整场音乐会的终结。因为他说,最尊贵的音乐,是献给那些已经离去的人的。


昨晚,王健始终紧闭双眼,演绎他心中的“音乐圣经”。早报记者 高剑平 图

  王健选择以一曲慢速葬礼舞曲作为整场音乐会的终结。因为他说,最尊贵的音乐,是献给那些已经离去的人的。
 
  连主办方都没有想到,起初疑虑重重不知是否会遭遇票房滑铁卢的王健全套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音乐会的门票,居然在演出前连加座都以闪电速度被抢空;王健本人亦在微信上大呼“我自己也要不到票啦”。有古典音乐界的从业者感叹,“这个市场还真是难以捉摸,这么生僻又催眠的曲子居然这么受欢迎,上海人民都是怎么想的?”不过事实胜于雄辩,昨晚座无虚席的上海音乐厅里,大提琴家王健一个人坐在空旷的舞台中央,以一种茕茕孑立的姿态奏响他心目中最重要的“音乐圣经”,沉郁而内省的乐音抓住了每一位听者的灵魂;而在欧式传统风格的音乐厅,全场屏息凝神的聆听亦让这场音乐会在上海焕发出了独特的生命力。
 
  粗粝琴音蕴含充盈情感
 
  音乐会前,空荡荡的舞台上孤单单一把黑色椅子。不算热烈的掌声中,王健一席立领中山装登台。90度鞠躬后,他调好琴的位置,坐定,闭眼,深呼吸,干脆利落进入他早已熟悉的“冥想”世界。
 
  毫无疑问,巴赫的音乐是“催眠”的,“无限接近上帝”的美学追求和标准得被奉为教科书的曲式写作技法让人们在欣赏聆听时非常容易进入“放空”状态。业界也有人主张巴赫应该凌驾于情感之上理性对待,而显然王健的演绎为其填充入充盈的情感。所谓“巴赫生万物”,6首组曲中包含着光明、哀伤、辉煌、庄严、黑暗、黎明,往小了说是人生,往大了说便是宇宙。
 
  自小被奉为“天才”的王健从来都是“少年老成”的典范,反倒是过了不惑之年,琴声中更添几分直率与天真。他的琴音不似锦缎柔滑,倒是如同粗粝麻布,钝钝地摩擦在听者耳畔,给适合装“万物”的巴赫“坛”里添上浓醇的酒。G大调行进得带几分随意,明丽的色彩中有不事张扬的秘密花园,带着镣铐的脚步总不见尽兴的狂欢舞蹈,似有钝重回忆牵扯不可言说的心事;d小调的敏锐地抓住哀与伤中蕴含的不同层次的递进迂回,浓郁而不煽情,对力量和速度的精准掌握使得低沉的下行乐句中饱含张力与刚毅,极具感染力,时而交融在琴声中的叹息都仿佛成为与音乐呼应的一部分;下半场的D大调则带着明朗而不耀目的光芒,声色动静都在其中弓弦摩擦间仿佛带出松香沉郁醉人的气息,铅华洗尽后是虔诚对话内心的一份倔强与诚实。
 
  虽然在演出之前,王健说现在他对待巴赫抑或其他音乐都不再那么紧张,会更随心随意,甚至不介意展现出“一个混蛋”的姿态。不过显然,向来对自己要求甚高又生性内敛含蓄的王健不会放任自己变成“一个混蛋”,“闷骚”大概是形容王健琴声再合适不过的关键词,演奏家精准把握的“倾诉欲”和“不挑明”之间的界限令琴声中在严谨与抑制之下潜藏呼之欲出的深情,加上他招牌式的“苦大仇深”的表情和“气喘吁吁”的呼吸,便显得格外真切动人。同时,你也须得承认,王健从头到尾紧闭的双眼的确营造出一个只属于他个人的精神王国,不带一点讨好或交流,聆听者与之共振,又似乎总也无法真正走进深处。这大概就是他始终在强调的“拉给自己听”吧。
 
  环顾四周,亦有不少观众闭目聆听,但无论如何,希望是这音乐带来的思考让他们沉入自己的世界吧。
 
  按照调性理性分场
 
  作为大提琴独奏中最重要的曲目,王健从小拉巴赫,对于曲目已是“融入骨血”的熟悉,不过据说直到20岁他才真正背下全部的乐谱。2004年,DG发行了王健版的巴赫“大无”,35岁的王健跻身为数不多的有资格录制这套“圣经”级别曲目的大提琴家行列,得到古典音乐权威杂志《留声机》、《BBC音乐杂志》等的一致赞赏。而如今,王健将这套曲目形容为,“练琴疲惫或遇到心事时会拉一曲给自己听”的曲目。
 
  2010年王健曾在北京上演全套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被视为当年古典音乐界一大盛事。当时6首“大无”被分为三场,每场演奏前后王健还穿插了现场讲解。那时候不少观众并未一次性买满三场,都是在初次“试听”后又补买了后续音乐会的票。也是那一次,王健说他见识到了“全世界最好的观众”,因为国内音乐会观众的素质一度让常年旅居国外的他感到不适应,而在静谧如巴赫的“主场”相遇,观众安静聆听与台上演奏者的“倾诉”所形成的奇妙现场令王健至今回味。
 
  此次将巴赫“大无”搬上上海舞台,王健以一场3首的体量,分两天演奏全套。而6首无伴奏组曲王健依照自己的逻辑给它们分了组。第一天上演一、二、六号组曲,次日上演五、四、三号。问他这样分组的原因,王健说,“其实这个分类和调式有关,第一号组曲用于开场,因为那是大家最熟悉的。二和六分别是d小调和D大调,观众能够很清晰地听到两个调式的关联与对比,从而感受巴赫的音乐才华。同样的,五和三是c小调和C大调的对应关系,又由于第三号组曲是色彩特别明亮的一支,所以把它放在结尾,让大家在循序渐进中感受多姿多彩和希望。”
 
  昨晚三首组曲演出完毕,在经久的掌声中,王健返场为观众加演了第四号组曲中的萨拉班得舞曲,并在演奏前为观众讲解乐曲的背景知识。他没有选择能够点燃现场激情与尖叫的快速辉煌乐段,而是以一曲慢速葬礼舞曲作为整场音乐会的终结。因为他说,最尊贵的音乐,是献给那些已经离去的人的。
 
  今晚,王健将继续在上海音乐厅奏响属于他的巴赫“下半场”。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