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娜《小河淌水》
每个选秀节目总要毁掉一些人,成就一些人。如果说“我是歌手”成就了黄绮珊的话,那么如今江苏卫视的“全能星战”,无疑就成就了龚琳娜 。
在目前已经进行了两期的“全能星战”中,龚琳娜分别在摇滚场和民歌场演唱了《但愿人长久》、《小河淌水》两首歌曲。后一首是民歌手演绎民歌,令人惊叹“原来龚琳娜好好唱歌竟然可以这么好听!”而前一首则是龚琳娜用戏曲唱腔所做的人声实验,看似不像标准意义上的摇滚,但却可以归为摇滚乐在九十年代以后的又一分支——非主流音乐,或者说是另类音乐范畴。
其实,龚琳娜之所以此番再度引发关注,也说明现在的流行乐坛,已经越来越缺少亮点。相比龚琳娜在两种曲风中游刃有余的穿行,一些大牌歌手着力过重的演绎,很明显能够看到他们对于编曲的依赖。很多歌手都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唱什么,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制作人,交给了编曲。最后以为只要是爵士编曲,自己就能成为爵士歌手,只要是皮衣皮裤,就可以梦回“滚石”。这是歌手基因的异变,也是龚琳娜这位不是流行歌手的歌手,能够“鹤立鸡群”的原因。
你还记得她那首《忐忑》,夸张又丰富的演唱表情,念经般的无词歌内容,也让《忐忑》这首歌被贴上了神曲的标签。当然,这个神也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的。一方面,龚琳娜演唱这首歌曲时确实特别有精神,比一般流行歌手要死不活的便秘,听得痛快淋漓多了,所以听的人也来了精神;另一方面,大部分歌迷确实少见多怪。说穿了《忐忑》也不是一首神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曲子,它不过是将一些戏曲唱腔进行了一种奇思妙想的结合,属于创新型民歌。把它当成神之又神的歌曲调侃膜拜,足以说明我国这几十年的民歌,是多么没有精神。
无论是《忐忑》还是《法海不懂爱》,或者是《金箍棒》和《但愿人长久》,龚琳娜所做的,更多的是一种民歌唱法的创新。这里有老旦、花旦和老生等多种戏曲唱腔的传承运用,也有不同唱法,以及传统与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与嫁接。举一个西方类似的例子,以《We Will Rock You》闻名全球的英国著名乐团Queen,曾经以一首《波西米亚狂想曲》,而被誉为戏剧摇滚的鼻祖,这就是因为主唱在当时的摇滚作品中,运用了歌剧的唱腔去演绎摇滚乐。
同样的事情,如果换在此时此刻的中国,或者这首歌曲同样会被贴上神曲标签,但在当时却只是被当成一种有益且成功的创新。所以,当歌迷的音乐审美储备,远远跟不上艺人创新程度时,自然看什么都会觉得新鲜,看什么都会觉得雷人,看什么都觉得神经。
另一方面,龚琳娜虽然表面雷人,但此雷,是建立在她本身的歌唱技术基础上的。同样是神曲,《爱情买卖》谁都可以唱,但《忐忑》却不是一般人能唱的,整个华语乐坛,都找不出几个能把这首歌唱圆满的歌手。再怎么几世的天王天后,也会在《忐忑》面前望洋兴叹,最终证明自己只是凡人一个。而且,即使《忐忑>和《金箍棒》这样的歌曲,被证明是很容易因为话题性而被流传的,但至今却未见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就像当年周杰伦因为《东风破》和《七里香》,导致了“中国风”肆意横行,就是因为龚琳娜作品中所包含的技术含量,让作品很难被模仿,无法量产。这何尝不是一件幸事,毕竟神曲还是要有神人来演绎,你能想象那谁谁来唱《忐忑》,那谁谁谁来唱《金箍棒》吗?无论你把谁谁想成谁谁,把谁谁谁代入成谁谁谁,其结果都让人不寒而栗。
龚琳娜在流行乐坛,或者说在娱乐圈和网络界的曲线成名,实际上也是对如今民歌现状的一种反讽。所谓民歌,不就是老百姓爱听爱唱的歌吗?但如今国内的民歌,已经变成了晚会歌曲的代名词。老歌全唱得一个模样,新歌都写得一遍就忘。歌词空洞无物,演唱犹如程序播放,旋律雷同且大同。如果说现在的民歌最标志的风格是什么,那就是民歌手的服装、台型和手势,从左到右划一划,尾音一定要拖长,速度不能过于快,脸上笑容要灿烂。所谓“民歌”,就是指民歌的范儿。不需开口只需站,只要站在那里,你就可以成为一首“民歌”。
有太多这种拼命刷都刷不出存在感的民歌,不如龚琳娜那些或许会让人捧腹,却又不禁让人咂舌的神曲,她更容易让人感受到民歌,其实还活着。音乐无论好坏,首先要有存在感。虽然龚琳娜的民歌,也早已经不是田间山头属于草根的歌曲,但至少在音乐技术的层面上,让民歌在某种可能性上得以延续。而她之所以让人觉得雷,只是因为此前的民歌,乃至整个乐坛已经无法动人。
这也是龚琳娜那曲清扬婉转的《小河淌水》让人惊艳的原因,人们都以为她洗尽铅华,其实这不过是她的基本功,是作为歌手应当时刻自省的“返璞归真”。其实我们都误会她了。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