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野首张专辑《安和桥北》。
从环境与际遇来谈宋冬野,多少觉得自己有点小人之心。中国内地原创音乐走到某个地步,并不需要跟着任何理性思维前进。假如还有一些人在听流行音乐,内地的流行音乐受众已经迅速分化为不太可能重合的几个圈。民谣风格的流行歌突围而出,与它的制作难易程度有关。一眼看过去,宋冬野和民谣没有什么互相成全的美事。但这样的成名让大多数写歌的人都想得通:宋冬野有他自己的创作公式。
每个成功的音乐人,都有自己的创作公式。中国流行音乐大概是走到了某个地步。在这个地步,歌手的创作和演唱身份逐渐可以合二为一地为人们接受。听众对一首歌的反应,也从条件反射地唱,慢慢到了会心一笑的阶段。去掉节奏的民谣,在中国显然难以打入广场舞的阵地—且看地方特色的“舞曲版”是否能够助力—经由电视这样的渠道进入公众视野,有传媒持续地提醒且突出了作者宋冬野的存在。这仍然是多么传统的一种走红方式!
内地的创作人能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走进大众视野,也算是一种幸运。当宋冬野通过网络,把自己每一首歌的创作背景和意图详尽写出来时,当歌手越来越不需要光环,越来越接近素人,是否对那些不太易于包装的创作人也是一种优势?
至于宋冬野的音乐本身,不必苛责也不必追捧。分众趋势愈演愈烈,音乐人们不妨就在创作上各显神通吧。每一个时代里那些善于投机取巧的人固然会成功,一门心思写歌的人应该也会。宋冬野的音乐,不必看作什么榜样,也无须挖掘其中的功利成分,完全当做一种可能就好。创作人在富有特色的平台上突围,无论好坏,靠得还是音乐的特性。篇末附上忠告,永远别长篇大论地去解释和解剖你的创作,当你在音乐之外要用另一种载体详细地阐述那些思路和背景的时候,你的创作就白费了。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