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华语音乐评论 海外音乐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沈庆:致校园民谣的青春

2013-08-16 10:19:57来源:腾讯娱乐    作者:爱地人

   
沈庆当然不是校园民谣的发明者,但正是因为他的一首《青春》,让给了当时的“大地唱片”以策划的灵感,并随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校园民谣”合辑。甚至还因此刺激了国内的流行音乐市场,衍生出校园歌谣之类的诸多山寨拼盘。92年的“中国火”,94年的“校园民谣”,就这样成为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内地流行音乐在华语乐坛最具特色的两大支柱风格,直至今日,依然让经历的人唏嘘,让错过的人感叹。


沈庆《这么多年以来》

  沈庆当然不是校园民谣的发明者,但正是因为他的一首《青春》,让给了当时的“大地唱片”以策划的灵感,并随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校园民谣”合辑。甚至还因此刺激了国内的流行音乐市场,衍生出校园歌谣之类的诸多山寨拼盘。92年的“中国火”,94年的“校园民谣”,就这样成为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内地流行音乐在华语乐坛最具特色的两大支柱风格,直至今日,依然让经历的人唏嘘,让错过的人感叹。

  从“大地唱片”的《校园民谣1》中获得最多的,无疑是老狼和高晓松,前者唱后者写的《同桌的你》,更成为九十年代中期的卡拉OK热门金曲。以至于同样藏身其间的沈庆的身影,反倒落寞了。

  《这么多年以来》是后来沈庆在1997年发行的个人专辑,也是这16年以来,他唯一的一张个人专辑,但一直以来,却始终没有以CD的形式做过发行,直到16年后的今天,才让那些已把当年的磁带听烂的歌迷,圆了一场青春的音乐梦。

  《这么多年以来》是沈庆的个人专辑,也是一个时代校园民谣的缩影。和才气横溢、识古博今的高晓松不同,沈庆的歌曲,更像是一种常态的创作。他,就是当年宿舍里睡在上铺的兄弟,就是在校园草坪用干涩嗓音歌唱的那个男生,他的演唱就像一把不带任何效果的木琴,没有合唱、没有延时、没有镶边,就只是普普通通的撕裂、回声和共鸣。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但平凡里却自有一份平实憨厚的感动,这种原生态,实际上也正是校园民谣最具魅力的地方。

  当然,也可以说《这么多年以来》是一张完成度相当高的校园民谣专辑,更是典型的校园民谣专辑。至少在这张唱片里,听不到沈庆对于音乐的野心,对于风格多元化的匠心,甚至听不到作品里那种未来的远景,那种如今年轻音乐人普遍会写进歌里的梦想。《这么多年以来》就是一张失去时空感的专辑,它是在自恋、自卑、悲观有充满一点希冀的密室里,煮出的一壶苦茶。它会让很多在扩招前品尝过大学校园生活的歌迷,真正体会到那个时代的寒窗苦读的意味,与世隔绝的孤清,以及白衣飘飘的唯美。当时过境迁,华语乐坛已经进入一个怀旧的时代,罗大佑、李宗盛已经成为曾经那个大时代的记忆坐标,其实沈庆音乐里的那些带点苦涩的风花雪月,同样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一代大学生的青春记忆坐标,那种单元化的理想、青春、恋爱、写歌。

  专辑里收录的中国校园民谣第一声《青春》,毫无疑问会让许多人想起当年因为这首歌而学习吉他的往事。《对镜梳妆》里对家国情爱的“臆想”,充满着书生气息,却也隽永浪漫。《岁月》里的叠唱,则就像是岁月的叠加累积,交织的画面里有太多的记忆纠缠。曾经出现在《校园民谣2》里并由李晓东演唱的《没有想法》,在沈庆的演绎里,则多了许多的粗砾和嘶哑,是歌但更像是咏唱。

  16年后听来,小柯和班南的编曲与制作,无疑显得有些粗糙,尤其是简陋的MIDI节奏,更是那个时代内地流行音乐制作上的一种通病。这当然也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有时候有的专辑,虽然有歌有唱,但其所延伸的价值和内涵,却往往超越音乐外在的形式。沈庆的《这么多年以来》就是这么一张专辑,它事关岁月与青春,无关曲风和唱功。只要“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的歌声响起,只要“开始时我们相遇,后来是我们分离,天空都一样美丽”的吟唱交错,心头那道渐已模糊的烙印,就会重新清晰,一如昨昔。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