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华语音乐评论 海外音乐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想家的蹇红 音乐的行家

2013-02-06 11:36:59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爱地人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这道理,是人都懂。但你可知道在这个城市打拼、生存,能有多少机会“常回家看看”。路途遥远、车票又贵又难买,还有请了就回不了原单位的假。所以,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讲,“常回家看看”不仅是一种奢望,也更像是一个童话。


蹇红。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这道理,是人都懂。但你可知道在这个城市打拼、生存,能有多少机会“常回家看看”。路途遥远、车票又贵又难买,还有请了就回不了原单位的假。所以,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讲,“常回家看看”不仅是一种奢望,也更像是一个童话。所以,无数飘泊在外的人,也只能在日复一日中,变成有家难回的游子。我们没有资格成为“常回家看看”的人,“常回家看看”注定是当代一种奇特的奢侈品。我们注定只能成为“想家的人”,一个人在无数清晨、夜里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父母,想念故乡爸妈说的每一句话,以及头上日渐增多的白发。想家的状态,也许是这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以及最苦楚又辽远的等待。想家也是一种心底的呼喊,它不是一种表演,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人类的本能,一种灵魂的震颤。相宜模式一旦启动,情绪必定排山倒海。

  飘泊在外,每个人都会想家,无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身份,这种人之常情,谁都不能免俗。音乐人自然也不例外。但因为音乐创作和演绎的特殊性使然,许多唱作歌手在表现想家的心情时,总是难以避免或者滥情或者矫情甚至炫技的职业病。想表现得亲民,难免失之于空洞;想表现得自我,却又容易减弱率真的成份。甚至可以这么说,想家主题的歌曲,反倒是比理想、青春、爱情之类的主题,更能考量一个音乐人在技巧与情感之间完美的平衡能力。无论是技巧还是感情,多一点就会失真,少一点则会失味。

  蹇红的《想家的人》,无疑就是一首技巧与情感完美平衡的亲情歌曲。无论是在“声动亚洲”还是在“直通春晚”,蹇红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他极具张力的“火山音”,这也让他在演绎摇滚作品时,极具声线上的优势。但摇滚乐不仅仅只是火山爆发,不仅仅只有火焰,摇滚乐同样也是一种讲究收放自如,狂野与内敛平衡的音乐。甚至可以说,只有这样的平衡,才能更拉宽摇滚乐的表现纵深度。而《想家的人》,就是这么一首极具平衡感的作品。

  在《想家的人》这首单曲里,蹇红首先是忘了自己唱作人的身份。简洁、质朴却真实的歌词,是他作为一个飘泊在外的游子心声,也因此成为了许多游子共同的心声,因为相同的游子总会有相同的想家,无论如何想把事情搞复杂化,最终不过就是蹇红在歌中所唱到的“爸爸、妈妈,我特别想家”。有的时候,想要表达出一份直接的情感,最恰当的方式,反而是这种口语化、直觉式的脱口而出。一句“特别想家”,显然不会让蹇红这个想家的人显得与众不同,但却让他的这首《想家的人》,因为普通与平凡,而产生一种特别实在的力量。冲击泪腺、打动人心。

  虽然情感质朴,但《想家的人》在音乐上却不含糊或者简陋。箱琴琴弦的金属泛音,很好地搭配了作品那些淡淡的伤感和落寞情怀,也很好地营造出一种纵深感极强的空间氛围。而蹇红任情绪起伏所表现出的张驰有度,更让作品形成一种张力极强的画面流动感,忽而凝滞婉约、忽而空谷回音,继而心潮澎湃,释放出一个游子想家的呐喊强音。即使如此,因为情感的循序渐进,也让蹇红最后野性十足的声线,变得合情又合理,更很好地表现出一个游子想家时情感的丰富与饱满,而不仅仅只是流于表面的回家吃饭,陪伴爸妈这样的苍白与空洞。《想家的人》从画面上来看,是一部温馨、温情的微电影;从情感上来讲,又是全天下游子的一封家书;而从音乐效果上来看,则是一首层次立体,内敛与释放间收放自如的英式摇滚佳作。

  听着蹇红的《想家的人》想家,很难禁得住眼泪的不停流淌。亲爱的,这不是煽情,也不是矫情,更不难为情。只不过,蹇红以最完美的方式,让你想家的情绪,得到了解个最佳的释放出口。这是歌声、也是呼喊;这是音乐、也更情感。

  (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